本文刊登于《武汉宣传》2025年第15期
时隔十年,7月14日至15日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,其中之一是“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”。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7月19日,在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,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发表了题为《向实同行 共创融合新生态》的主旨演讲,从“向新而行”到“向实同行”,中国联通将“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治理现代化”这篇文章写得有高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。
近年来,武汉联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、抗洪精神、抗疫精神,以党建为引领、以数字化为支撑,铸就“全国文明单位”金名片,全面展现“让城市有温度、更宜居”的国企担当:从“建设5G基站2.3万个,新建或改造具备5G-A能力的基站数量2768个”到“助力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全域4/5G中低频一张网省会城市”;从“全市宽带网络升级覆盖率95.83%”到“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算力枢纽”;从“重保首席”品牌形象“深入人心”到创新赋能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“人民至上”幸福场景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 为加快推动“三个优势转化”,重塑新时代武汉之“重”,助力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、走在前列贡献“联通力量”。
携手网络向新
构筑更加坚实的【基础底座】
城市,因数字赋能而智慧。
在光谷,高新技术企业云集,武汉联通携手武汉电信科学部署5G基站,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提供网络保障;在东西湖区,用户仅需80秒就能下载一部80G的8K超高清视频,武汉联通在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成功建成省内首个联通万兆小区;在蔡甸经济开发区,武汉联通联合华为、欧派打造的《欧派智能家居园区全光宿舍项目》斩获第三届"光华杯"国奖,实现了国内千兆光网领域的创新突破……漫步武汉街头,智能交通、智能医疗、智能社区、智能环保、智能政务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武汉联通正为加速赋能城市发展脚步不停。
2025年,是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之年,是应用规模落地产生实效的重要节点。在网络建设方面,武汉联通累计建成5G基站2.3万个,新建或改造具备5G-A能力的基站数量2768个,与电信携手打造全国首个全域4/5G中低频一张网省会城市,5G行政村覆盖率达100%。同时,武汉联通积极推进宽带网络升级,发达乡镇及以上区域住宅覆盖率达95.83%,2025年初启动多个项目的万兆光网建设部署。
算力网以华中智·云数据中心(该中心入选工信部“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”)为支撑,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算力枢纽。
网络保障方面,持续擦亮“重保首席”品牌形象,圆满完成武汉“两会”、央视蛇年春晚武汉分会场、汉马等重大活动通信重保工作。特别是今年5月,作为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官方合作伙伴及专项保障通信运营商,以最高标准服务保障获多方赞誉。
无延迟直播,武汉联通带观众直击汉马现场。
武汉联通助力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“凤尾”黄鹤楼完美呈现。
武汉联通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,截至目前,已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高等学校、政务中心、商务楼宇、交通枢纽、住宅小区等重点场景的深度覆盖,以及行政村热点覆盖……以“善智”助推“善治”,武汉联通为城市治理和群众生活带来便利。
数字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。武汉联通将持续推进移动网络从5G到5G-A、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的向新升级,以更广的连接、更快的速率、更宽的上行、更低的时延、更准的感知,联接AI深入更多场景,催生更多应用。
携手技术向新
注入更加强劲的【发展动能】
创新,为“智”理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今年以来,武汉市黄陂区智慧停车EPC项目正式启动,这是武汉联通中标的首个智慧停车EPC项目,为武汉“全市停车一张网”建设、破解城市停车难题、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提供了“联通方案”;武汉联通助力长江新区构建安全生产智能监管体系,实现从风险预判到问题处置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;“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信息化项目”成为联通系统内首个跨省联动医疗云案例;由武汉联通携手湖北省博物馆打造的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数字空间项目《穿越青铜纪》正式向公众开放;“武汉市江汉区政务体系统一安全运营服务项目”优化安全运营体系,引入AI技术打造“墨攻+元景”网络安全大模型,为政务安全运营提供经验;为无人机装上“大脑”,让地质灾害无处遁形,由武汉联通与武汉凡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“AI视觉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成功揭牌”……
2025“青春在沃 学见计划”启动大会焕新启航。
一个个智慧化应用竞相涌现,新时代“联通实践”以数字化、智能化赋能城市治理,迸发出巨大效能,在庞大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中,武汉联通的落脚点永远是知冷知暖的贴心举措。
“技术向新,关键在为发展注入动能”。武汉联通党委书记、总经理柯玉贵表示,在“政产学研用”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背景下,武汉联通作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,始终致力于将先进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千行百业,同时切实履行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使命。
民生所向,治理所往。武汉联通深度聚焦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关键民生领域,全方位提升市民生活品质。在智慧医疗领域,以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载体,与武汉市政府共同探索“智慧医疗”新模式。如,武汉联通携手亚心医院、湖北省妇幼保健院、武汉市第一医院等重点医疗单位,进一步深化了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协同与发展。目前,服务已覆盖全市74%的三甲医院。在智慧教育领域,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优势,大力推进“科教名城”教育信息化进程。如,武汉联通打造的“本地+云”双端服务,助力武汉理工大学成为全国首批上线满血版DeepSeek服务的高校,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科研开辟新路径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与武汉钢铁、华星光电、东风岚图、达能食品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5G+工业互联网合作关系。
前不久,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大楼,由武汉联通、长飞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联合共建的“新型光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 ”正式揭牌成立,武汉市经信局主要负责人指出,希望以该实验室为试点,积极承担更多国家重大战略任务,进一步擦亮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标签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武汉联通携手长飞公司、华科大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共建“新型光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”。
7月4日,武汉联通与长江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将聚焦“云、网、数、智、安”一体化能力提升,携手共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。
探索“智”理之路,塑造“慧”治之城。作为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,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离不开一系列智慧技术和设施的助力。武汉联通助力城市“智”理,从数字治理到数字惠民,从数字赋能到“点数成金”,城市拔节生长,武汉日新月异。
携手服务向新
扩展更加丰富的【产品应用】
服务,城市治理更加以人为本。
“为了谁、依靠谁”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问题,要解决人民群众的“揪心事、烦心事”——
“以前忘带身份证得来回奔波,现在扫码几分钟就搞定了,还不用担心个人信息泄露。”在武汉联通科技馆路营业厅,市民徐女士在体验了这项服务后赞不绝口。据武汉联通工作人员介绍,今年年初,中国联通在行业内率先对接“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”,在全国试点“扫码认证”服务(广西、重庆、陕西暂缓开通),这一变化不仅极大地简化了服务流程,更提升了用户的便捷体验。
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——武汉联通总经理一线“听音”办实事,用真心解民忧。
“我虽远在他乡,但心却从未离开。武汉联通的服务,真的让人放心。”前不久,旅居海外的八旬老人邹爷爷,给武汉联通客户服务中心专员强云龙打来了感谢电话,一段“不可能实现”的跨越重洋“号码重启”经历成为佳话,武汉联通人秉承“人民邮电为人民”的初心,向世界讲好武汉故事。据统计,武汉联通今年已为海外客户提供类似特殊服务27例,客户满意度达100%。
近日,武汉联通在“武汉卧龙墨水湖边”小区地下停车场成功完成原子基站(iNCR)创新试点。试点的成功,不只是为了响应省委、省政府“武汉市移动网络质量提升”专项行动,也为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,为数字时代的信息流通提供更坚实的保障。
宠AI有家 智享生活——武汉联通客户日活动。
近年来,武汉联通以数智涓流,润泽百姓民生,让民生实事“落地有声”,群众幸福“触手可及”。
在暖民心上,针对助老、助残等群体,推出专属通信产品。持续深入社区开展“爱心微课堂”“敬老关怀”等科技助老宣传活动46场。在全市近200家营业网点设立爱心台席,优先为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便利服务。联合省、市工会在全市15家核心商圈营业厅打造爱心驿站,累计服务快递员、环卫工人等群体超10万人次;与顺丰速运共建物流人员工会驿站,月接待人次近5000人。
蛇年春运第一天,武汉联通全力保障旅客归家路。
在优服务上,“异地融合”服务助力异地来汉用户便捷安装本地宽带,“跨域业务”业务办理量年增长45%;面向家庭群体开设5G见学基地,培育青少年网络强国意识;针对青年群体推出特色流量包与存费送权益组合服务;首创“感知-响应-超越”三维服务体系,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;快速响应诉求,营业厅等候时长缩短至5分钟内;首创“联通公众APP”简易受理模式,8分钟即可完成号卡及宽带新装办理,累计服务超280万用户。
在电诈治理上,积极配合公安机关、通信管理局开展“反诈卫士”等各类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,印制各类宣传手册10余万份。
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宜居”,从“城市增长”到“城市生长”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,既标志着城市工作进入新阶段,也为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、指明了新方向。未来,武汉联通将继续秉持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理念,将高品质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通过做强主动服务、做优智慧服务,不断完善大服务体系建设,着力打造“近悦远来”的高品质服务口碑,成为“惠民生、暖民心、向新行”的国企实践典范,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。
作者:本刊记者张小婧 通讯员 李娜
编辑:夏方
责编:刘格 夏方